今年是贝多芬诞辰二百五十周年,二百多年过去了,贝多芬的音乐为什么常听常新、百听不厌?他与其他作曲家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在贝多芬之前,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巴赫、莫扎特、海顿。巴赫被誉为古典音乐之父,海顿奠定了交响曲的形式,莫扎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音乐神童和天才,这三位作曲家的风格鲜明,听几个音就知道是谁的作品。然而,如果你再去听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会发现,有些作曲家的音乐与他们颇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巴赫、莫扎特、海顿的音乐,既有个性,也有明显的共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三位作曲家的个别作品(不是代表作),究竟是他们个人所写,还是他们同时代人所为,音乐史上至今尚有疑问。
到了贝多芬,别开生面,异峰突起,作品风格鲜明,辨识度非常高,个性强烈,独一无二,你拿贝多芬同时代作曲家的音乐来作比较,不会听到第二个贝多芬。可以说,古典音乐发展到贝多芬,作曲家的个性空前彰显,作曲家的地位空前提高。真正的一花一世界。
受当时欧洲浪漫主义“狂飙突进”思潮熏陶和影响,贝多芬有着非同常人的抱负,他认为自己的音乐并不仅仅为贵族、市民、音乐爱好者服务,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是要影响社会,要为社会的公正、公平、正义摇旗呐喊,最典型的就是《第三交响曲(英雄)》(简称贝三)。
到了晚年,贝多芬在忍受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不如意(他多次恋爱,但终身未婚)时,人类和谐大同的情怀和理想越发强烈,其巅峰之作就是《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简称贝九),呼唤人类要团结如兄弟,共同向往美好的未来。在当时,贝九是交响曲中篇幅最长、气魄最为宏大、境界最为崇高、在器乐中首次加入独唱合唱的皇皇巨著,真可谓标新立异,气贯长虹。在用音乐影响人类的历史上,贝九无疑是一座划时代的丰碑,无出其右。德国哲学家、音乐理论家西奥多·阿多诺说:贝多芬的交响曲就像是对全人类的激情演讲。没有比这更经典的评价了。
贝多芬的音乐与众不同,还有一个重要的私人原因。耳聋以后,贝多芬与人交流主要靠写字。他更加孤独,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他每写一个音符,都是内心的表达。贝多芬的耳聋导致他“屏蔽”了一切外界干扰,虔诚创作,“唯心”创作。他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这时候他全聋了),音响效果奇特,乐思深奥,用演奏家的话来说,一个有正常听觉的人,难以写出这样的音符。祸福相依,这也许是贝多芬音乐不同凡响的一个独特原因。
(《文汇报》 7.30 任海杰)
中國服飾史
电力ups电源规格型号有哪些?详细功率规格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