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Skateboarding)早已不僅僅是一項街頭次文化,自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其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後,這項結合技巧、創意與膽識的極限運動在全球掀起了新一波熱潮與風潮。無論您是剛對滑板產生興趣、踏上滑板的初學者,還是希望更深入瞭解滑板文化,讓滑板成為熱門話題的愛好者,掌握相關的英文詞彙都是與世界接軌的關鍵一步。
本文內容將為您系統性地整理從基礎單字、滑板的各部零件、多樣的板型種類,到滑板玩家(Skater)口中的常用術語與對話,讓您一次全面瞭解滑板的英文世界。
核心詞彙:不只是 "Skateboard"
學習滑板英文,首先要釐清最核心的單字。許多人會誤用 "play skateboard",但這是不正確的說法,這點基礎常識很重要。
Skateboard (名詞/動詞)
名詞 (Noun): 指「滑板」這個器材本身,是可數名詞。以下是一個例句:"I got a new skateboard." (我買了一塊新滑板。)
動詞 (Verb): 指「玩滑板」這個動作。其動詞三態為:skateboard / skateboarded / skateboarded。例如:"I skateboard everyday." (我每天都玩滑板。)
Skateboarding (名詞)
指「滑板運動」這項活動或競賽的總稱。例如:"Skateboarding is getting popular in Taiwan." (滑板運動在台灣越來越受歡迎。)
Skateboarder / Skater (名詞)
指「玩滑板的人」,也就是滑板運動者。兩者基本上可以通用,Skateboarder 稍顯正式,而 Skater 則是更口語、更普遍的稱呼。例如:"The park provides a fantastic facility for all skateboarders." (這個公園為所有滑板愛好者提供了極佳的場地。)
Skatepark (名詞)
指專為滑板運動設計的「專用滑板場」,通常設有碗池 (bowl)、半管 (halfpipe) 等設施。
詞彙
詞性
中文意思
發音 (UK/US)
Skateboard
名詞 (n.)
滑板 (器材)
/ˈskeɪt.bɔːd/ / /ˈskeɪt.bɔːrd/
Skateboard
動詞 (v.)
玩滑板 (動作)
/ˈskeɪt.bɔːd/ / /ˈskeɪt.bɔːrd/
Skateboarding
名詞 (n.)
滑板運動
/ˈskeɪtˌbɔː.dɪŋ/ / /ˈskeɪtˌbɔːr.dɪŋ/
Skateboarder
名詞 (n.)
滑板玩家
/ˈskeɪtˌbɔː.dər/ / /ˈskeɪtˌbɔːr.dɚ/
Skatepark
名詞 (n.)
專用滑板場
/ˈskeɪt.pɑːk/ / /ˈskeɪt.pɑːrk/
滑板的組成:Anatomy of a Skateboard
一塊專業的板子是由多個精密零件組成的,瞭解它們的英文名稱是進階的第一步。
Deck (板身): 滑板最主要的木板部分,通常由7層楓木壓製而成。板頭 (nose) 和板尾 (tail) 的翹起弧度、板身的凹面 (concave) 與尺寸,都是影響滑板操控性的重要因素。
Grip Tape (砂紙): 貼在板身正面的防滑貼紙,提供腳底與板身足夠的摩擦力,是完成各種翻板技巧的關鍵。
Trucks (輪架): T字形的金屬零件,連接板身與輪子,是滑板的轉向系統。玩家可以透過調整中心的大螺絲 (kingpin) 來改變輪架的鬆緊度。
Wheels (輪子): 材質多為聚氨酯 (polyurethane),有不同的直徑 (diameter) 與硬度 (durometer) 之分,適用於不同地形與玩法。
Bearings (培林/軸承): 安裝在輪子內部,讓輪子得以順暢轉動的金屬零件。每顆輪子需要2個培林,一塊滑板共需要8個。
滑板種類:Types of Skateboards
隨著滑板文化的演變,衍生出多種為不同目的與用途設計的板型,每種都有其專屬的名稱。
Shortboard / The Double-Kick Popsicle Skateboard (技術板): 這是最常見的現代滑板,也稱為「雙翹板」或「街板」。板身兩端對稱翹起,外型像冰棒 (popsicle),專為施展各種花式技巧 (tricks) 而設計,適用於滑板場和街頭街滑地形。
Cruiser Board (交通板/巡弋板): 板頭較平,僅有板尾翹起 (kicktail),通常配備較軟、較大的輪子,適合在城市道路上滑行代步 (cruising)。其機動性強,外型復古,Mini Cruiser (迷你交通板,或稱小魚板) 因其便攜性而廣受歡迎。
Longboard (長板): 板身最長,輪距也更寬,提供了極佳的穩定性,對於需要培養平衡感的初學者是個不錯的選擇,也非常適合長途滑行、下坡競速 (Downhill) 或在板上做出流暢如舞蹈般的動作 (Dancing)。其經典板型 Pintail 的設計靈感源自衝浪板。
Surfskate (衝浪滑板): 近年來極為流行的新板種。其特殊設計的前輪架擁有極大的轉向角度,讓玩家能透過身體的擺動來產生前進動力,完美模擬在海上衝浪的感覺,被稱為「陸上衝浪」(Land Surfing)。
Electric Skateboard (電動滑板): 透過電力馬達驅動的滑板,使用者通常透過手持遙控器來控制速度與煞車,是新世代的短程代步工具。
技巧與術語:Skater 的行話
滑板的魅力在於其無窮的技巧變化,而這些技巧與文化也形成了獨特的英文術語。想看懂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或是用google查詢招式,學會這些行話是必要過程。
基本技巧與概念
Stance: 玩家站在滑板上的「站立姿勢」。
Balance: 維持身體的「平衡」。
Ollie (豚跳): 滑板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技巧,指不靠雙手、僅用雙腳帶動滑板躍起。
Carve Turn: 壓低身體重心來進行的「轉彎」。
Grind: 在欄杆或平台邊緣用輪架進行「磨滑」的動作。
Wipe Out: 指「摔得很慘」或失去平衡而摔倒。
場地相關術語
Halfpipe (半管): U型結構的滑板設施。
Vert Skating (垂直滑板): 在 Halfpipe 進行的極限玩法,玩家會躍出U管邊緣至垂直空中。
Lip: 指 Halfpipe 或碗池的「坡緣」。
口語與俚語
Dude: 滑板玩家間非常普遍的稱呼,類似「老兄」、「哥們」,常跟朋友這樣說。
Sick: 用來形容某個技巧「超酷、超炫」,帶有極高的讚賞意味。例如 "That was a sick trick!" (那招真是太帥了!)
情境對話範例:A: Let's see what you've got, dude! (老兄,讓我們看看你的能耐!)B: I'm no good. I still can't do a decent Ollie. (我不行啦,我連個像樣的豚跳都做不出來。)
常見問題 (FAQ)
Q1: 「玩滑板」的英文可以說 "play skateboard" 嗎?
A1: 不可以。這是最常見的錯誤用法。正確的說法是直接將 "skateboard" 當作動詞使用,例如 "I like to skateboard.",或是使用動名詞 "skateboarding",例如 "Let's go skateboarding." (我們去玩滑板吧。)。
Q2: "Skater" 和 "Skateboarder" 有什麼不同?
A2: 兩者意思相同,都是指滑板玩家。在日常對話中,"Skater" 是更常用、更口語的稱呼,而 "Skateboarder" 則可能出現在較正式的報導或文章中。
Q3: 什麼是 "Ollie"?為什麼它這麼重要?
A3: "Ollie" (豚跳) 是由滑板先驅 Alan Gelfand 發明的技巧,指不靠雙手輔助,僅用雙腳的踩踏與摩擦力讓滑板跳離地面。它是幾乎所有平面和街式滑板技巧的基礎,包括翻板、跳躍障礙物等,因此被視為入門滑板技巧的基石。
Q4: 滑板運動的發源地是哪裡?
A4: 滑板運動起源於1940至1950年代的美國加州。據說當時的衝浪愛好者為了在沒有浪 (flat waves) 的日子也能練習,便將輪滑的輪子裝在木板上,在陸地上模擬衝浪,這便是滑板的雛形。美國至今仍是滑板文化與競賽實力最強的國家之一,而像巴西等國家也培養出許多頂尖選手。
總結
滑板英文是一個豐富且充滿活力的語言系統,它不僅反映了這項運動的技術層面,更承載了其源自美國加州衝浪文化的自由精神。從一個簡單的單字 "skateboard" 延伸到零件、板型、技巧乃至於玩家間的獨特俚語,每一個詞彙都代表著滑板文化的一部分。掌握這些英文不僅能幫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各種滑板品牌的介紹、滑板教學影片或國際賽事,更能讓您自信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滑板同好交流,真正融入這個充滿熱情與創造力的全球社群。
資料來源
滑板| 繁體中文-英語翻譯——劍橋詞典 – Cambridge Dictionary
滑板的英文介紹| NativeCamp. Blog
SKATEBOARD中文(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乐创京东自营旗舰店
揭秘:日本VS比利时关键对决,瞬间捕捉战况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