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媒体该怎么做?

2025年新媒体该怎么做?

| 题图由通义万相生成

2025年已经来到了3月,回顾2024年以及刚刚过去的几个月时间,新媒体平台的变化依然让人感觉诡谲莫测。

伴随着不被看好的国产AI大模型在春节突然大显神威,我们的生活似乎被搅得天翻地覆,也让新媒体的前途愈发看不明了。

去年,各大平台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向高举兴趣电商大旗与传统货架电商做区隔的抖音电商,出于直播带货居高不下的退货率、节节败退的口碑、日益高昂的投流成本,开始大力推货架和店播。而这中间,有顶流达人一朝倾覆或不断陷入人设坍塌的漩涡中。

而新一批的企业老板IP也重新翻红,他们曾在互联网黄金时代为自己企业代言,现身产品发布会现场高呼为梦想窒息,手指PPT舌战友商,是网络上的真红人。

现在,他们已接过这个时代的流量密码,在和年轻人整活的热闹中乐此不疲。

不管是雷军系的小米高管IP,还是周鸿祎、余承东的独立账号常规化运营,让我们看到新媒体营销进一步下潜,对于每个个体和企业来说,如同空气一般平常。

微信公众号借助信息流中心算法也重发第二春,不断提高的公域曝光量让不少创作者涌入,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视频号小店改革、送礼功能推出,引起一波波震动。但视频号依然是令人捉摸不透的视频号,商业化机制总有那么多不确定性。

小红书继续在商业化之路上突围,今年3月彻底封死非付费站外引流,保障平台创收。这意味着曾经的低成本矩阵经营者要老老实实,给平台上交饭票。对于新媒体运营者来说,福祸难料。承接了一批洋抖难民带来的泼天流量后, 小红书又开始了国际化征程,开启跨境电商之路。

出海,出海,不断内卷的国内市场,急需触手向外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

快手还是那个江湖,家族起起落落,辛巴呼风唤雨。不过,在江湖之中,这次它却通过AI搭建了属于自己的赛博世界。可灵AI在视频创作方面的流畅体验,让人惊艳。

是的,AI,AI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内容创作带来如此颠覆性的震动。从前,人工智障让我们感觉未来尚远,而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却让我们看到未来真的已来,毋庸置疑的来了。

人在风雨中,惊觉天地改。

作为企业,2025年如何运营新媒体?首先,让我们看看2024年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基本盘。

数据信息来源:【新榜】2024内容创作者生态报告

目前,主流短视频平台用户增长放缓,流量几乎见顶,也有诸如拼多多、支付宝、美团这类外部玩家开启短视频频道,以增加平台用户停留时长。

短视频内容创作门槛进一步降低,AIGC工具普及,PGC、PUGC、UGC甚至AIGC内容占比提升,创作者规模同比增长62%(2024年6月数据)。

短视频流量竞争日益激烈。

那么,作为个人或者企业,如果要分得一杯羹,应该如何做呢?

咱们一个个来掰扯。

1.先说小红书。小红书是一个互动性特别强的社区,氛围算是很友好了,大家畅所欲言,大不了改个momo的头像。而且,25岁以下人群占比高,所以最近一批企业官号“卖号发疯”不仅不让人觉得反感,反而觉得亲切有人味。

娱乐化,这是企业号的一个运营方向,即使是专业的内容也要娱乐化,形成反差,拒绝一味严肃与刻板,与年轻人在社区里打成一片。

2.再说视频号。首先我关注到一批外贸人说英语揽客的制造业账号,调子活泼,有时候也会玩土味段子,和说英语的外贸精英形成强烈反差。

也有通过以美女变装+行业知识输出这一模式运营的制造业账号;后面我也观察到各地文旅用AI古人吐槽的形式来进行推介,通过杨紫跳李承铉进行曲来整活的追梗视频,搞怪属性和官方的严肃刻板印象形成反差。

之后,我有看到创维黄宏升的跟拍视频,70岁亿万富翁老板的一天,属于老板ip的一种玩法。

由此有一些心得:

①丢掉包袱,官号通过自媒体化、娱乐化做企宣,这是视频号做企宣的一个思路。

②做老板IP,依然是视频号做品牌、企宣的一种玩法。

或展示老板平易近人的一天,借助微信熟人推荐属性,既能破圈也可抓垂直流量。

或学习小马宋、刘润、吴军这类,通过自己的专业性,输出专业观点,影响到目标人群。

当然,我更喜欢小马宋的账号风格,有专业却放下架子,内容有切片、口播、图文海报等,可以降低制作难度,还能保持长时间持续输出。

③传统的品牌叙述策略——讲故事,依然在自媒体时代生效。

雷军账号发过关于小米su7 utra在德国的跑分视频,40来分钟的长片,却点赞评论惊人。

④另一种传播策略,IP联名在今天的自媒体语境下可继续生效、

蒙牛在《哪吒2》的加持下将这一策略玩出了花活。《哪吒2》不可复制,对于其他玩家来说,这种策略的效益还需要权衡。

⑤做企业老板ip时,访谈这类形式(程前、全嘻嘻等)可以借鉴下,两个人的舞台更大,能保证话题和内容可持续。老话说得好,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3.最后谈谈抖音。企业高管作为企业代言人的路子,在今年表现得格外亮眼。

小米系高管矩阵+企业矩阵,让小米在营销中表现得相当出色。当然,首先是因为产品本身足够出色。

余承东和周鸿祎不甘落后,跻身新晋抖音大V。

另外是公共事件营销,这波流量王兴兴和宇树接得最稳。事件营销的效率在自媒体时代也不差。

讲故事、IP联动/名人代言的叙事方式,很多品牌也都在走,对放大品牌声量依然是不错的路子。

——————

作为个人在主要平台的生存策略,大家也可以参考下方内容。

因为此前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抓住AIGC相关的风口入局,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无限拉低门槛,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以成为机会。

②也可以根据平台数据选择机会较大的内容赛道入局。具体可以参考新榜做的分析报考。

其他补充:

通过和朋友的沟通,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有优势——比如律所、线下培训。

另外,今年过年支付宝的短视频创作者扶持特别大,作为新兴渠道可以关注,当然也包括多多视频。

掌控自己的速度,坚持才是必杀技。对应不同的发展阶段,平台会根据自身盈利需求调整流量分配策略;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内容生产方式、效率等不断提出挑战。与时俱进,同时掌控自己的节奏,坚持下去,才能在诡谲的变局中立身,不断推进企业、个人目标。愿2025年,我们都有灿烂的前程。

相关数据来源与参考资料:

1、2024年12月25日. 新媒体平台渗透率逐年走高 用户量达10.71亿. 北京日报客户端. 鹿杨

2、【新榜】2024内容创作者生态报告


微博借钱需要审核多久?
土间、和室、榻榻米、缘侧、神龛……带你从头认识传统日本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