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都是依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做决策。
在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首先会去想想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是愉悦,令人激动的,我们才会选择去做。
然而,想象力并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预测未来真实的感受,它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是导致人们不幸福的根源。
我觉得,很多人一直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与这种想象力偏差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我们头脑中会冒出想要学习某个技能或者开始某个行动的想法,通常是因为看到他人通过学习和行动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果。
这时,我们会不自觉地想象自己拥有这种成果的感受,这是一种令人激动不已的自我满足感,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便会转化成一种内在动力,促使我们去行动。
然而问题是,大脑的想象与真正的现实之间存在着偏差,因为它只预测到了得到结果时的快乐,却无法让我们提前预知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
真正的现实是,没有哪种自我满足感是不需要通过努力就能获得的,因为任何学习或者改变都需要经历一个非常艰辛的阶段
— 专注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些处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的任务。在专注阶段,我们体验到的愉悦感其实并不多,因为高度集中注意力会很容易让人感到疲劳。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常常因为做不好而产生挫败感。当挫折感压倒了对未来结果的期望时,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
这种放弃部分是源于期望过高所导致的心理落差,因为我们关于一个事物的体验通常与我们对它的期待有着很大关系: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会经历困难和挫折,那么真正遇到的时候,我们便拥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不会有心理落差,也就不会那么容易放弃。
2
越投入才会越喜欢
除了过高期待导致的落差感之外,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的另一原因在于对“热爱”存在着误解。
我们在谈论“热爱的事情”时,总爱使用“寻找”这个词,这个词侧面反映了大众对“热爱”的认知 — 认为它是一个本身就存在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找到它。
然而,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所谓的“热爱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既定之物,而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创造的东西。
我发现,找自己热爱的事情和找人谈恋爱结婚其实挺像的,两个人会因为看对眼而对彼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持久的爱,你不可能期待就靠着这第一眼的眼缘就能走进婚姻然后相爱一辈子。
你首先必须给对方承诺,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和加深彼此的感情,即便是结婚了,你也需要继续花时间投入,这样才能持久,如果你停止投入,那么这种感觉就会慢慢消失。
做一件事情也是一样的,真正爱上一件事情靠的绝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需要抛去急功近利的心态,先无条件地投入。
不管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必须先经历一段艰辛的投入期才能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而只有当体会到了当中的乐趣,拥有了成就感之后,我们才会真正爱上它。
发展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本质上是一个对抗阻力的过程,因为大脑遵循的是省力原则,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我们不得不加大精神能量的输出,以确保全部的专注力。
不过,随着我们技能的增长和大脑中新回路的形成,这种阻力会不断减弱。
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们会逐渐感觉到与目标相关的任务在变得越来越简单,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就不再需要费力去保持动力了,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感就是行动最好的激励和奖赏。
这种强烈的积极情绪会推动着我们向着精通的方向继续前进,而这股强大的内在动力就是我们所说的“热爱”。
另外给大家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
在选择发展一个新技能或者新的行为习惯之前,一定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因为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理由,你就会缺乏意义感,没有意义感,你便很难撑过那个充满挑战和挫败感的投入期。
在开始之前可以先和那些在这个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人聊一聊,了解一下他们的心路历程,听一听成功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和磨难。
3
行动策略
前段时间读《精要主义》,当中有段话非常吸引我:
“关于执行,有两种思考方法。非精要主义者通常用蛮力执行,而精要主义者却通过淘汰无意义之事来节省时间,设计一套体系,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想让行动变得毫不费力,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找到行动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它的意义在哪,意义感越强,动力就越大;
第二,维持动力;
第三,降低或消除阻力。不仅如此,我们还需要进行系统化,也就是在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之后,我们要设计一套固定的执行流程,并在行动过程中对这套执行系统进行持续改善。
最后总结一下,热爱不是“找”来的,是通过努力和付出“创造”出来的。如何将热爱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呢,几个关键点:
1. 追求有意义的进步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思考以下问题:
1)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花时间和精力吗?做的意义是什么?它是目标还是手段?
2)如果这件事情是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那么这个手段能否有效地帮助自己实现目标?有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呢?
3)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进步?如何衡量进步?
2. 让执行变得毫不费力
1)将思考和执行分开;
2)通过思考将目标变得具体的,难度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小任务;
3)把任务列入晨间日记的每日清单中,然后专注于执行。
- END -
作者:Susan Kuang,一个在自我卓越的道路上实践了七年的积极行动派和精要主义者。留美MBA,《斜杠青年》作者。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SusanKuang( ID:susankuang2014 )。
编辑:西崽、俏俏
图片来源:《霸王别姬》
一份热爱是值得终身坚持的,晚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卓师兄怎么恢復微信好友 恢復好友教程
法官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