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龙的前世今生

白玉龙的前世今生

白玉龙,轻描淡写的三个字可让你想起了一点什么?是陌上人如玉、从古卷里走出来的翩翩公子;还是那由十三座白雪皑皑、绵延不绝的雪峰构成,宛如一条巨龙腾飞跃舞的玉龙雪山?于我而言,白玉龙,勾起的是关于古树白茶的记忆。这杯触碰心底深处的茶,究竟源于何处,从何而来,让我们跟随茶香,探知一二。

白茶,源于何处?白茶的出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幸运得荼解之,从此发现了茶叶的药用价值。上古时期尚无制茶法,于是人们便将采集的幼嫩茶叶晒干收藏起来,以便随时饮用,而这过程与白茶的制作工艺相似,这意义上的“上古白茶”也就诞生了。而白茶一词最早出现在陆羽的《茶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北宋时期,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有一节专论白茶: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焙,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浅焙亦有之,但品不及。但这时候的“白茶”,论制法工艺,它还是绿茶家的先生,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白茶。到了明朝,当代意义上的白茶,才初现端倪。废团改散之后,制茶工艺百花齐放,六大茶类露出了尖尖角,白茶也自在其中。明代田艺衡田大教授在《煮泉小品》里就记载道:“茶者,以做火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生晒”,这不就是现代白茶工艺的雏形吗?以最少的工序,把新鲜芽叶摊放在竹席上置于微弱的阳光下,让其自然萎凋。直至清朝,白茶已成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并开始出口海外。

白玉龙,从何而来?这位白茶中的翩翩公子出生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茶厂。1938年,为振兴中华茶产业,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的范和钧先生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张石城先生带领90多位茶叶技术工作者赴勐海县筹建茶厂,决心以制茶来支持抗战。1940年,勐海茶厂(原名佛海茶厂)正式建成投产。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原以为平淡的日子就像这清茶一般没有太多滋味,白玉龙的出现犹如心里期待已久的谦谦君子,打破了这份平静,给予味蕾不同于一般白茶的美妙滋味。白玉龙采用勐库大叶种古树品种,经过细心筛选,采摘最新鲜的嫩叶,经过日光萎凋、快速固形、走水固色、室内固味、日光干燥等六道十八法创新工艺,最终成为了白茶中的新贵。采用古树古法研制而成的白玉龙,不同于一般的白茶滋味淡薄,入口清爽香甜,少涩感,香气醇和,滋味饱满,叶底韧性极好,持久耐泡,历久弥香。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范掌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JOJO的奇妙冒险动画一共有几部,观看顺序是怎样的?
【科普】粒度分布是什么意思?D10、D5O、D90又代表什么?